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156篇
航天技术   198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2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Existing amplitude scintillation prediction models often perform less satisfactorily when deployed outside the regions where they were formulated. This necessitates the ne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scintillation models developed in one region using data data from other regions while documenting their relative errors. Due to its variation with elevation angle, frequency, other link parameter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e employed three years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 of concurrently measured satellite radio beacons and tropospheric weather parameters to develop a location-based amplitude scintillation prediction model over the Earth-space path of Akure (7.17oN, 5.18oE), South-western Nigeria. The satellite beacon measurement used Tektronix Y400 NetTek Analyzer at 1 s integration time whil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namely;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were measured using Davis Vantage Vue weather station at 1 min integration tim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odel’s performance with nine (9) existing scintillation prediction models indicates that the best and worst performing models, in terms of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are the Statistical Temperature and Refractivity (STN) and direct physical and statistical prediction (DPSP) models with values 11.48 and 51.03 respectively. Also, worst month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pril, with respective enhancement and fade values of 0.88 and 0.90 dB for 0.01% exceedance, is the overall worst calendar month for amplitude scintillation.  相似文献   
2.
陶坤宇  凌志华  舒锐  周彦平 《宇航学报》2007,28(4):1034-1038,1069
进行自由空间的光通信或空间对抗,需要在卫星间实现精确的跟踪与瞄准。因为地面测控站的设置非常有限,指令与数据注入的范围受到很多限制,所以要求这种跟瞄在很多时候是无主控制状态下完成的。提出了一种利用在地面测控站的范围内向星上数管中心注入目标卫星、本体卫星的轨道参数,其它时间依靠自主导航飞行和GPS修正的方法,结合本体星的姿态测量、振动测量实现卫星瞄准指向的方位角与俯仰角的精确控制的方法,提高了在地面站无法注入指令与数据时卫星的捕获概率。通过仿真,将计算结果与卫星仿真工具软件STK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一致。最后在嵌入式DSP平台上实现了这一策略。  相似文献   
3.
利用遥测数据预报导弹落点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利用遥测数据对导弹进行落点预报的方法。根据遥测数据传输多遍的特点,对解码后的PCM 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误码率很小的数据。然后对头体分离时刻前导弹飞行的状况和遥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发动机后效误差进行修正,得到较精确的导弹运动参数,最后利用弹道方程预报导弹落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组成天基测控系统对低轨卫星进行轨道确定,并讨论了低轨卫星在TDRSS系统覆盖区域的时间段,以改进的Gauss-Newton算法为基础,设计了非线性迭代的微分轨道改进算法,有效抑制了算法截断误差。仿真实验证明基于TDRSS的测控技术可显著提高测控覆盖率,减少地面测控站压力,有效确定低轨卫星轨道,定轨位置误差小于20m,速度误差小于0.01m/s,能满足一般低轨卫星的定轨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编队飞行卫星群的轨道动力学特性与构形设计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编队飞行卫星群由一些相对距离近的小卫星组成,在严格的条件下,若干颗伴随卫星环绕一颗中心卫星作相对运动,相对轨道为特别性质的椭圆,本文研究了编队飞行卫星群的轨道动力学特性,提出了编队飞行的轨道构形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维空间内的高速飞行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零控脱靶量的中制导段导引方法。建立了拦截器与目标的相对运动关系模型,分析了确定修正轨道的约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修正轨道根数的计算方法。同时根据待增速度给出了推力定向和推力发动机工作时长的确定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拦截器中制导段的制导控制。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 2 0世纪航天火星探测的历史和成就 ,论述了火星探测器飞行轨道的特点 ,展望了 2 1世纪初期航天火星探测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用预测法量化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安德 《上海航天》1999,16(4):12-17
针对当前分析人员难于求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效能值,提出了一套量化系统效能中的系统能力向量C的方法。对该方法作了详细的论述,并用该方法量度了一些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系统效能。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从而进一步解决了如何通过较理想的效能模型,全面地预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在给定条件下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9.
轨道机动过程中推力加速度的实时最小方差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行器轨道机动过程中,为跟踪、定位机动目标和干预机动控制过程,需要统计处理离散的雷达观测量实时估计推进发动机的推力,进而确定飞行器的瞬时轨道参数。本文所述算法是该工程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方案。文章建立了轨道机动过程中连续变质量运动模型和离散雷达量测模型,推进发动机的质量秒耗量作为表征推力加速度的一个近似常量,应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对离散的雷达测量数据进行顺序统计处理给出秒耗量的最小方差估计;文章详细地推导了线性化量模型的变分方程和观测矩阵;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准确地估计推进发动机的质量秒耗量和向机动目标施加的实际推力。  相似文献   
10.
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极限穿透比动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光辉  黄海  胡震东  徐小刚 《宇航学报》2006,27(5):1000-1003,1028
研究建立宅间碎片对目标超高速撞击条件下临界穿透靶标的损伤特性的理论模型。基于临界穿透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系统分析了初始条件与临界穿透的关系,捉出碎片临界穿透靶板的比动能概念。然后分析了临界穿透下的碎片比动能,认为比动能是速度的函数。最后,考虑碎片的实际撞击过程巾最大着靶面积为变形面积,对比动能进行修正,获得了极限穿透条件下的真实比动能与速度无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